Ace Tsai's blog

Feed Rss

次文化 (舊文搬遷)

10.22.2011, 生活, by .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

文化(ㄨㄣˊ ㄏㄨㄚˋ):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總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等各方面。

次文化(ㄘˋ ㄨㄣˊ ㄏㄨㄚˋ):社會中,各團體有特殊的價值、規範及信仰的,稱為「次文化」。亦稱為「副文化」。

不知道是什麼人說過:『網際網路是印刷術以後最偉大的發明。』這句話我深表認同。

印刷術減少了原本經由手寫、口述所傳遞的知識或訊息時,發送者的遺漏、錯誤與接收者的聽誤或讀字錯誤,大幅度提升了複製與流通速度。internet則是以印刷術千百倍的速度將資訊流傳、交換以及『匯整』。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大概都在課本上讀過大陸同胞陷於水深火熱、住在人民公社、國軍弄過兩次長沙大捷(剛剛居然打成火箭大使!)、看著魚兒逆流而上等『偽物』,卻很少人在小時候被老師傳授過『二二八』的故事。有不少人聽過蘇慧倫和某某某開房間,包紅包給清掃阿姨的故事。也有不少人聽過黎明和倪小姐在聊天,被小燕姐封殺的故事。知識人人要學,故事人人愛聽,不過如果知識或故事遭到有心人士刻意操弄、改編甚至是造假,那就不有趣了。

蘇慧倫開房間的故事我聽過好多個版本,不同版本中甚至男主角被分成兩個人,掃地阿姨每個版本都是掃地阿姨,在某篇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媽媽,在另一篇是我朋友的朋友的阿姨,在另一篇則是我同學的媽媽的同事。『我同學的媽媽的同事』這個版本想當然爾,就是我同學跟我轉述的,大概是我聽過人際關係最貼近的版本了,因為我見過我同學他娘。在這個版本中,蘇小姐給的是五千塊,在當時是筆大錢,很多人月薪是還不到一萬塊的,我同學她娘當清潔工,一個月也只有一萬多。小時候聽到還沒什麼疑問,到了這年紀就會想:怎麼會有人拿了人家一筆大錢還四處去宣傳啊?以前在井上雄彥灌籃高手還沒畫完前,有個銀保科的同學信誓旦旦地跟我說"他已經看過日本版的結局了!"他的版本是宮城出車禍隔屁了,另外還有個版本是井上車禍掛了,換人畫了。不過當時以我浸淫漫畫十多年的修為,看得出來只是換助手,作者並沒換,所以另一個版本唬不了我。

不管是知識、常識還是故事,甚或是已經可以歸類為流言或八卦的等級的創作故事,在沒有internet的時代,可以傳得天花亂墜。不管原作是誰,每過一個人的口故事就變得有點不一樣,或增或減,最後大概會剩下一個各環節聽起來最可信也最具娛樂效果的版本。拜internet發明之賜,很多偽物一出現便會被戳破,這是好事。但internet帶來的不完全是好事。

internet是印刷術以來,人類在知識傳遞上最偉大的發明。所以很自然的,以前有心人士透過印刷術所傳遞散播的惡意、惡趣味、政治意圖、利益輸送,也會在這個時代轉換出新的生存方式。同樣一則政治新聞,我們今天買藍藍報,會看到對馬總統勝利的讚許。但如果我們買綠綠報,會變成對騜的失敗與無知的批判。我們小時候在課本讀到國軍在長沙大捷幹掉日軍數十萬人(還是數萬人?),但沒有一本課本會告訴我們說國軍的死亡人數大概是日軍的三倍。課本只告訴我們 蔣公是民族的救星,可是不會告訴我們他在台灣到底殺了多少人。有了internet後,單方面的資訊封鎖與改造變得困難(假設網路並未受到嚴格監控管制),但有心人新的生存方式才剛開始。上述的藍藍報與綠綠報可以寫成一件事兩樣情,當然不只是單單因為網路的堀起,現代的言論自由與當年不同也是主因。我們可以在論壇上、BBS上看到各自的支持者找到支持該方論點的佐証,然後可以在FB、無名、plurk、ptt、MSN名稱上看到各種支持的言論。有趣的是,還真的可以找到兩派,而且人數不分軒至。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類永遠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我有句口頭禪是:『永遠只有你相信的人可以騙到你。』在這個internet在開發中國家及已開發國家垂手可得的年代,有心人士新的生存方式為:模糊仗及二分法。

真理越辯越明,真相也當然只有一個。不過為什麼這麼小小一個島國,老是有一堆東西非藍即綠呢?在摻上顏色後,真理與真相變成至少會有兩個。這可以引用上面那句『人類永遠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來解釋,在判讀解析真理與真相時,很容易會被透過網路大量散佈的二分法與模糊仗訊息給誘導了。搞到後來,就變成因為大多數人會自動忽視相反立場的意見(啊那堆東西都騙人的啦!),所以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囉。

我很遺憾,有許多人在不去了解研究對手的優缺點之前,便直接否決對方的價值。間接地也失去了了解自己所在族群的優缺點的機會。

即使不分藍綠,不論政治,在生活中也常如此:立場不同,各自表述。

Windows 族 VS Mac族 (啊linux咧???)

南 VS  北

象迷  VS  反象迷

iPhone族  VS  Android族

中職迷 VS  日職迷  VS  MLB迷  VS  棒球迷  VS  王迷

ASUS迷  VS  ACER迷  VS  Lenovo迷  VS  SONY迷  VS  Toshiba迷

有太多太多人相信自己所知曉的好處卻不去了解其他人事物的好處,每天窩在電腦前,在各種網路社交平台及討論群組,宣揚自己的教義,用各種方式攻擊敵人。可笑的是,這些對立的族群之中心精神本體,根本不會將你這個對立族群的擁護者當成敵人,這些攻擊也極少掃射到他們本體。你每天在掃射攻訐的對象,不過是個跟你待在同一個社交平台,跟你一樣苦於學業、事業、房貸、車貸、異性交遊、人際關係並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類個體罷了。

 

來看看一些應援說法:

"我第一台筆電是XXX牌,用了X年都沒壞過,所以我推薦XXX牌。"你交的第一個馬子是輔大的,乖乖跟了你六年,可惜移民了,所以你下一個妹也去把輔大的,一定會很乖很聽話很幸福很美滿???

"Mac不會中毒,又不會跑一跑就變慢,所以我推薦買Mac。"那蘋果為什麼要補漏洞?為什麼要出新版?為什麼要提供保固???

"我家以前的電視是Sony的,看了十多年才壞,所以我推Sony。"Sony為什麼要提供保固???

"同尺吋液晶比電漿便宜那麼多,當然是買液晶啊!"你有沒有問過你爹你娘你奶奶你爺爺你老婆你老公他們是看RMVB還是DVD還是BD還是第四台比較多?你到底懂不懂電漿和液晶的差異?你到底有沒有在電視賣場看過第四台訊號源???

當然,以上反問句代表的不是否定,只是對於不完整的訊息傳遞感到不滿。

第一台XXX牌筆電用了六年沒壞,不代表再買一台同牌的六年內一定會壞,但也不代表一定不會壞。

Mac OS有其優點,但是如果人家沒用過Mac,要清楚說出你剛接觸Mac時,轉換期遇到的各種問題。

買電視就是希望買不太會壞的,不過Sony比較貴並不是因為它比較不容易壞,而是因為品牌價值以及在影像晶片上花的功夫!

常有人問我,電腦或筆電或手機,要買什麼牌子比較好?我通常的回答是:"現在價格透明,你付多少錢,就拿到什麼東西。或品牌、或保固、或品質、或效能、或軟體、或服務…"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回答很狡滑,但我真的是這麼想。買市面上最貴的一樣,不代表保固期內一定不會壞,也不代表一定會比較快或畫面比較漂亮。買最便宜的也不代表保固期內一定會遇到故障,也不代表一定龜龜跑,只是買到的東西的價值不一定是你在意的項目而已。

再看一次教育部國語辭典的描述:

次文化(ㄘˋ ㄨㄣˊ ㄏㄨㄚˋ):社會中,各團體有特殊的價值、規範及信仰的,稱為「次文化」。亦稱為「副文化」。

現在在網路上存在著各種團體與小團體,這是自然現象,畢竟大家在中小學時就已經會結黨營私搞小圈圈了。

遺憾的是,小時候的小團體是各玩各的,現在網路上的各種小團體頗愛膨脹自己的價值,頗愛在不了解對方價值的情況下胡亂攻擊。

我不討厭王建民,但我很討厭有人說:"你是不是台灣人啊?是的話當然要支持王建民啊!"

我喜歡看MLB,但我很討厭老手排斥新手。水手叫水兵,洋基叫北佬,小熊叫百年這些我沒意見,不過看不懂這些稱呼法而提問就被罵或噓爆的狀況我很不喜歡。

我很討厭什麼宵夜指數、什麼王建民是不是ACE、誰是MLB史上最強亞洲投手、Ichiro該不該進名人堂、把Sexson稱為性兒子、把rumor翻為乳摸、大比方領先下為何不能盜壘這類討論。怎樣的投手可以算ACE、大比分差為何不能盜壘、Ichiro該不該進名人堂,這些東西是老美的文化、老美的歷史,為什麼一堆台灣人要去把一些人家的文化不覺得不合理的東西硬扣上"運動精神"甚至是"種族歧視"的大帽子。宵夜指數或連兩年19勝是不是最強更是無意義的數據分析引用。評斷一個投手的好壞可由ERA/WHIP/ERA+來評斷,打者則更簡單,看OPS跟OPS+即可。但是對於球隊本身而言,投手拿到Win,打者拿到RBI,才是對球隊最有價值的事。但至於某些不當的翻譯或推文或簽名檔,老是有一堆人噁心當有趣,蠢斃了,難怪沒馬子。

類似的無理無禮次文化,其實在FB上也很多,不過因為此文打在FB,我當然是很沒種的不會去提!XD

生處在internet被發明、被應用、被活用、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為知識取得帶來更多便利的時代,是幸運的。我們可以在跟早生數十年前的人類相近的壽命中得到數以千百倍的知識。資訊爆炸,次文化團體也跟著爆炸。只是篇勞騷文,沒有特別目的。只是想替自己又老了幾歲的生活體驗留點記錄而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