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Tsai's blog

Feed Rss

01.07.2012, Facebook, by .

Facebook無疑地是台灣最大的社群網站,什麼無名、Yahoo都已經全部都打趴了。ptt或論壇倒是還有自己的市場,只是雖然前者每天有效上線人數多到爆,還是有bbs介面上的先天限制。

混ptt出來的人,大概都知道,有為數不少的使用者,一天到晚為推文和嚧文感到莫名的虛榮或抗議。

之前跟兩個美國人聊到這種機制時,那時我的看法:正向類的,可以滿足某些人的期待感。反向類的,容易引戰。

後來那個站他們到底有沒有做出來我是不清楚,但當時我對於扣分機制是完全反對的。看看某隻宅宅的這篇文章:

 

[舊] 對於噓文的看法

 

這篇要表達的意念,我很欣賞,不過我的想法還是和他有些不同。

他的想法是:「批評、反對別人的人,要負起更多說明自己想法的責任」。 

我的想法則是:「言論自由是需要保衛的沒錯,但沒必要過度開放表達負面意見的管道。」

拿最常見的三種溝通評論方法來比較:當面口述、電話、文字。個人覺得,越後面的越容易引起誤會,或遭有心人挑毛病,甚至引起紛爭。

熟人當面對話,久久得不到共識時,如果有一方冒出一句:「幹他媽的你到底想怎樣?」這不見得是生氣了。有可能說這句話的人是笑笑地一臉無奈,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對方不想討論下去了,希望你講重點,快點吐個結論出來而已。當然囉,這種講話方式其實不太好,就算發話者一臉笑笑沒惡意,有些受話者也是無法接受這種調調。但在此篇,不討論講這種話的禮貌度問題。

但如果不是當面講而是透過電話呢?我相信,有為數不少平常髒話當成發語詞或輔助用語的人,在電話中會收斂許多。因為人家看不到你的臉,語氣透過話機傳過來也可能會讓聽者有不同的感受。

那如果是文字類呢?sms/e-mail/forum/bbs/facebook/blog之類的呢?會這麼回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現在要告人那麼方便!(菸)

上面那堆屁話,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發文者無心,讀者有意」的情況,會比用嘴巴講時來得嚴重許多。

有很多人,在ptt得到一堆「推」或在FB得到一堆「讚」,就會得到滿足感。

也有不少人,在FB發文時得不到一堆「讚」就會感到失落。其實我不太懂這感覺啦,想打什麼就打,管人家認不認同啊。被推到爆了又如何?又不能換新台幣或換飲料!

但真正麻煩的是,也有不少人,只要看到一行噓文或一篇挑戰或嘲諷式的回文,就會翻桌。

FB在這方面,我覺得處理得還算不錯,至少只有「讚」沒有「幹」。有人寫出了在FB上加上「幹」的外掛,我雖然覺得無聊,但那東西自然是有它的市場需求在啦,我無權置喙。

ptt的噓文機制?也跟我無關。我不會想在鄉民站發什麼文,無聊人那麼多,引戰、釣魚我都不愛。

我唯一不滿的,只有FB的讚的應用,有些時候會讓我感到不舒服。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FB上有許多使用者,不把「讚」當成「讚」或是「like」,而是當成「閱」。我的不舒服,就來自於此。

前同事的老頭掛了,前同事發佈訊息,還是有些人按了「讚」。

我某個朋友今天昏倒被送醫院了,還是有些人按了「讚」。

有人說他出了車禍,還是有人會去按「讚」。當然囉,出了車禍還能發文,代表人沒事,說這是好事也無不可,但我總是對於這種表達方式感到不太舒服。

負面意見的回文,沒料的可以跳過不看不回不理,有料的文再理會就好。

負面意見的噓文,我也不需理會,反正我幾乎不在鄉民站發文。而我欣賞認可的文章被人噓爆時,我也懶得跳出去當打手,我已經過了會把時間花在這種事情上的年齡了。

那FB的「讚」呢?這個我就頭痛了。看到無論如何不該表達欣賞或喜歡之意的事情被讚了幾十幾百次時,就算我知道這些人的意思只是「閱」,我還是會感到些許不舒服。

只是篇牢騷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