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Tsai's blog

Feed Rss

東野圭吾-分身

01.10.2012, 小說, by .

不知道該怎麼說的一部作品。

查了一下,本作完成於1993年,算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吧。(《放學後》年代為1985)

在翻遍了他最受歡迎的作品後才接觸到早期的作品,這代表什麼呢?通常只代表兩件事:一是之前有譯作,但只挑大受好評的來看。另一就是他紅了,所以被翻譯的舊作也就多了。東野圭吾無疑地屬於後者。在作者並未大紅時,在日本推出後反應平淡的作品在台灣讀不到譯作,這種事其實很常發生。而很紅的作家的什麼死人骨頭作品都有推出譯作,這種狀況更常見。在東野成為暢銷作家後,摸到了不少他早期的作品,我的感想是:難怪這傢伙要這麼久才紅。東野的出道作確實還不賴,事實上我也很少在亂步獎中踩到大雷。不過,若要說我從專科時代讀到他的《放學後》後便對他滿懷期待,這句話連我自己都不相信。近年來翻閱出道作就讓我大為激賞的,只有一個叫湊佳苗的女人。可惜的是,也就只有那麼一部作品能看。期待有一天,她能悅變囉。

若要我替東野的作家生涯分期,我會以《秘密》(1998)和《惡意》(1996)這兩部作品為分界。不過這並不是兩個分界,而是以這兩部作品的這段時期為一個分界。在《放學後》及此兩作之間,東野發表的作品,倒也是有幾部頗受好評,但總是紅不起來。我一直以為,東野的寫作方式,似乎不是很適合本格的寫作方式。他的敘事口吻,應該來寫些社會派或是帶推理性質的輕小說應該會更合適。當然,這只是我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看法,就只是這麼覺得。真要問我理由,我還真的說不上來,就只是那麼感覺罷了。

真正讓我對東野大為傾倒的作品是《惡意》,一部我認為實驗性質頗重的作品。在惡意之前,有沒有寫過類似的手法呢?我不清楚,但至少在這本書之前我沒看過。在《惡意》之後,我對東野的評語如下:轉折之後還有轉折,謎底之後還有意外。這兩種特色在《秘密》及《惡意》兩作中表露無疑,雖說他在出道作就已經這麼搞過了,不過常這樣搞還能搞到讀者如我般覺得被玩弄得很痛快的作家,倒真的不多見。

《秘密》的最後結局令人惆悵,而《惡意》雖然最後的再轉折處理得不算很漂亮,但讀完後仍然為東野的佈局深深地著迷。在此兩作後,東野便不斷推出許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事實上跟《惡意》同年份的作品都不賴,我只是抓出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罷了。

《秘密》之後的作品就不多提了,許多台灣人叫得出來的作品都在這之後。那麼,這部比《惡意》早了三年的《分身》在我眼中如何呢?很簡單:就是看了也不會覺得痛快,還沒看我會建議不要看,但是手邊沒其它書可看時,這本是可以吞吞看的。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囉。這大概就是我對東野早期作品的看法。

這本書的封面寫著:百變東野溫柔剖視女性面分身之作!醫學三部曲-《宿命》《變身》《分身》

說真的,這三本書我看完都不會想燒書。但是有時候這些寫宣傳語的人的用辭遣字,常會讓我想燒出版社和燒書皮。

故事分為兩主線:鞠子線與雙葉線,這是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是雙胞胎嗎?不是。那是姊妹嗎?或許可算是。我也不想去破梗,有機會摸到書就自己去看吧。這三部曲,個人覺得可看性,是由前至後,逐部遞減。需要強調的是:就算是宿命,我也覺得沒有必看的價值。

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各自生長在不同的環境中。鞠子的母親在鞠子初中時自殺身亡,鞠子一直對於母親的自殺原因存疑。雙葉則是由護士職的母親單親撫養長大,雙葉自小一直受到母親警告絕不能成為公眾人物。在一次雙葉擔任主唱登台演出的電視節目後,母親遭逢沒有煞車痕跡亦沒有停車查看痕跡的死亡車禍,讓雙葉陷入了「難道這是我公開露面所帶來的結果嗎」的苦惱。而此時,鞠子亦開始對於母親自鈠的原因展開了調查。於是乎,兩人意外得知了世上存在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物的存在…。

當然,在書末,兩人各自證明了自己不是養大自己的母親所生。東野在此章節,漂亮地表達了他寫作此書所要表達的意念:母親。全書不論是以推理小說角度來看、以冒險小說來看、以科幻小說來看、以社會小說來看都有點不夠味。但東野在他要表達的主題,或說是意念,處理得很不賴。因為此節,這本書看完後是會有溫暖舒服的感覺的。但是,實在不值得花這麼多的時間,翻一本這麼厚又不夠味道的作品來體會這個梗。

雖說我很欣賞這本書真正的主題,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一句:太超過太虛幻了點。真實生活中這種母親的例子當然是有,而且可能也不算少。但相對的,做出讓人不舒服行為的母親也不在少數。若說此作是要紀念或對他的什麼人物表達謝意,是成功的,至少他希望能傳達的意思,此作有達成。但若只是個寫作題材的話,那無疑地是個不怎麼樣的作品。

當然,我不會後悔看這本書,除了我覺得主題表達的不錯,只是梗鋪太長支節過多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沒有這段時期的東野,就不會有後來讓我深深地著迷的東野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