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Tsai's blog

Feed Rss

何謂ERA+

10.30.2011, 運動, by .

因為王葛格的關係,近年來會看大聯盟比賽的人變多了。然後,一些表現法不同於傳統數據的進階數據,被引用及討論的機會也變多了。其中較常被人引用,但其實還是有許多人不了解的,就是ERA+和OPS+。嚴格來說,ERA+和OPS+還不算是進階數據,只是傳統數據的強化版而已,是讓ERA和OPS的數據經過變化後更容易拿來比較及排序選手的能力。(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替選手排名咧?就好、普、差不是就好了嗎?幹嘛一定要替好選手們明確地排出名次咧?)

要講ERA+和OPS+前,當然要先提ERA和OPS,要提OPS自然就得提AVG/OBP/SLG。

棒球是比得失分的運動。在比賽時間內,得分比失分多的隊伍就勝利,所以說棒球要先求不失分,就不會輸。再求得分,且得分要超過對方的得分,就會贏。如果說一個投手投了九局沒失分,但隊友也打不下分數,那至少不會輸。所以不少人的建軍觀念是投>守>打,也有守>投>打的。而評估投手價值最簡單的數據,就是ERA(Earned Run Average)。

 

傳統棒球數據有兩種:一是純數字累積,比如說打點、全壘打數、安打數,另一種則是純百分比,比如說打擊率、上壘率。

比較特別的大概只有ERA這個數據,因為是用來表現「每九局」投手會失多少分。

什麼叫ERA?一場比賽有九局,ERA就是把一個投手的平均失分表現,調整成投九局時的結果。

如果一個投手完投九局,責失一分,那他的ERA就是1。

如果一個投手投了六局,責失一分,那他的ERA就是1.5。

所以說如果有個投手目前出賽三場,第一場五局責失一分,第二場九局責失三分,第三場七局責失四分,那他的ERA就是(1+3+4)*9/(5+9+4)=4.00 (ERA通常會取到小數點下兩位)

這裡有個觀念要先弄清楚,就是所謂的ER(Earned Run)。

1.如果王葛格投到第六局兩人出局,一三壘有跑者時下場。那他今天的局數是5 2/3,也常常打成5.2局。此時若下任投手被擊出安打,壘上的兩個跑者回來得分,那這兩分都算是他的責失,因為是他送上壘的。

2.責失在一種狀況下無法真實地反映出投手能力,就是當有失誤發生時。如果王葛格投到第六局兩人出局,一三壘有跑者時,下一棒打者打出個高飛必死球,但此時發生接球失誤,打者安全上壘,壘上兩個跑者都跑回本壘,此時這兩分不算責失,因為如果沒有失誤發生,這局就結束了。那如果接下來三個打者都打出全壘打呢?也全部不算責失。當然,被連續打出三隻全壘打,投手一定要負最大責任,但是在這狀況下,這四分都不算ER。

而所謂的ERA+( Earned Run Average Plus/Adjusted Earned Run Average Plus),則是ERA和聯盟平均ERA的百分比。假設目前聯盟所有投手投球局數為900局,聯盟所有責失分是500,此時聯盟投手的平均ERA為5。若王建民此時的ERA為3.11,則其ERA+=(5/3.11)*100=161(160.77)

公式為:ERA+ = (LgERA / ERA) *100,其中LgERA為聯盟平均,100則是個變化單位的乘數,若ERA+=120,即代表其ERA表現較聯絡平均優秀20%。

因為棒球由古至今,經歷過許多次的變革,所以使用ERA+一類與聯盟平均相比較的數據,較常在比較不同年份的球員表現時出現。

簡單描述:

ERA:代表投手控制失分的能力,越小越好。看到的數字是代表這個投手平圴每投九局會掉的分數。

ERA+:代表投手控制失分的能力與聯盟平均比較的百分比,以100為基準,越大越好,變動的數值為與聯盟平均差異的百分比。

這邊有wiki對ERA+的定義

看到最下面兩張表,實在是不得不佩服Pedro Martinez啊!

下一篇再來談談OPS+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