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Tsai's blog

Feed Rss

901-795=106

10.14.2013, 生活雜感, by .

這兩天看到有關901-795=106的討論,翻了幾篇,才大概知道什麼叫”概數”和”建構式數學”。

有趣的是,這兩樣觀念,和我一直以來的心中計算法,是相符的。

901-795應該怎麼算呢?

IXpOLVC

如果是我小時候學的數學,是1-6要從十位數借個1來,所以會變成(890-790)+(11-5)=106。

可是我從來都不是這麼算的,一直以來我的心中都是用(901-800+5)來計算的,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如此。

加減法簡單,所以有人有意見。那如果換成乘法或除法呢?

23個人去唱歌,買單下來是13480,有幾個人能在心裡完成這個除式的?

可是收果把數字拆開,23*600=13800 13800-13480=320 320/23–>320-23*10=90 90/23大概等於4 (100/25=4)

所以就是每個人收大概600-14=586 586*23=13478

這些計算,我大概可以在5-7秒內算完。

現在這個年代,大家一定是拿手機出來算。但在還沒有手機的年代,出去哪裡吃飯或唱歌或幹什麼的,是只要有我在,大家就可以幾秒內知道答案的。在現實生活中,這類運用法是可以大幅減少時間浪費的。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很精確的數字。比如說今天大家辦烤肉趴,我帶了3000塊出來買東西,沒帶卡。那我只要在拿東西時概略估一下,確定拿的東西沒有超過3000塊就好。如果輸入或抄寫每樣東西的單價時要耗費5~10秒,那買20樣東西時,你的人生就2~3分鐘過去了。記個大概,20樣東西可能花費我不到一分鐘,甚至可能連半分鐘都不要。要注意的是,這個等待時間,不是個人的消耗,而是參加這個烤肉趴全體成員的消耗。

而在我作生意時,算法也很簡單:代理商告訴我未稅進價後,會有5%的外加營業稅,再加上我隔年要繳的約莫3%的營所稅。所以,我一概在心中直接算未稅成本*1.1後再去掉十位數和個位數,當成我的最低售價。(真實的成本價)

我當然可以拿手機出來按,但拿手機要時間,開app要時間,輸入也要時間,而且還有輸入時被對方看到數字的風險存在。有時我是直接在心中乘上1.2 or 1.3 or 1.5,這種時候通常代表著這個客戶我是要賺錢的,而他也知道我是要賺錢的。

被對方看到成本其實沒有什麼,如果對方不滿意我加上去的利潤,我大不了不賣。使用一個概約值的算法,在實務上是非常有效率的。當然,口頭報價後,可以在事後再算出精確的價格報給對方。但90%左右的買賣,其實用這種方式就夠了。

另一種狀況是拆帳。如果今天有樣東西報價是20000,客戶總共要17台,仲介人委託我跟真正的最後客戶報價,或是問我要跟客戶報多少。我心中估算+15%後是23000,就會叫他報這個數字。此時若仲介人問我他可以抽多少時,我可以簡單算出:15%-8% (營業稅+營所稅)=7%。假使跟這個人的拆帳原則是對半,就是一台分他3.5%。直接心中用20000*7%=1400,也就是一台大概分他700塊。700*17=11900,我就會跟他說大概是11000~12000。而這整個過程,若是他人就在我旁邊,我可以在電話取得代理商的口頭報價後,在10秒內說明完畢。當然,若單有成,最後在拆帳時,我一定會支付給他((23000/1.05)-20500)*0.97*17/2=11582,也就是拿11500或11600給他。

是不是差不多?

有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就精確計算呢?答案是因人因件而異,特別是那些毛利率在3%~5%之間的報價

確定一定會成的,或是報完後立刻拿到訂單的,我會有時間就立刻算好正確的數字告訴對方。不確定會不會成的,我幹嘛浪費時間去算呢?

至於那些客戶掌握度不夠的,如果我一天要報給20個人,那我不就事情都不用作,客戶都不用聯絡了?

我就是給個11000~12000的數字,真的成了,再來算實際上是多少。

只有到了真正必要精確的場合,再來要求精確。件件要求正確的數字,只是浪費生命罷了。

堅持未必會成的事也一定要正確數字的人,我覺得是時間太多沒處用。(蓋章結案)

好吧,那另一個問題來了:小學生為什麼要學這種東西?

小學生有辦法把兩個數字拆成4~8或更多數字,在腦海中分開計算後,再合併起來嗎?

我覺得,對大多數的小孩子而言,這件事必然是異常困難的。

再者,他們現在能夠理解,這世界上有些時候是不需要有正確的答案,有個差不多的估算就好,是為了什麼嗎?

能嗎?嗯?

真奇妙的教育與教改啊。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