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Tsai's blog

Feed Rss

自找的(我記憶中的光華商場-番外篇)

02.28.2012, 3C碎碎唸, by .

最近應某些卑鄙、下流、無恥、又沒上進心的朋友及客戶們的要求,開始研究某些以往從來不曾仔細鑽研過的產品。然後呢,發現件很奇妙的事:凡是跟消費性3C沾上邊的,二線品牌永遠在打價格戰,永遠只有一線品牌具有「真正」的品牌價值。要說明我這個想法怎麼來的,就得先來一段光華商場史。

以前的電腦利潤還可以。在我進光華時,一部電腦怎麼買都要至少三萬,怎麼賺基本都是4~5000,同學朋友們來,只賺個2~3000塊就已經很血了。這種價錢也算對得起老闆了,養店付租金一定夠。當年光華商場兩個單位的租金約莫是八萬左右,哪像現在兩個單位要二十萬以上。記得光碟機還算奢侈品的四倍速時代,一台光碟機要價3~4000,利潤在500上下。大家各進自己比較會賣或是進價較低的牌子,跟進門的羊兒們鼓吹自己進的牌子有多好多好,羊兒們指定的牌子有多爛多爛。那年代intetnet還沒起來,倒也不能說大家是奸商。很多羊仔仔比訛傳訛的採購依據,常常是可笑到了極點。當年的光華人們知道的資訊其實也不會多正確,大多都是由盤商處聽來。在那幾本雜誌出來之前,真的是說法百百種。當然,雜誌的說法,以及intetnet上流傳的訊息,也不見得全是正確的。但那個時期的我們,以及消費者們,自然還不具備足夠的辨別能力。只能人云亦云,被有心人士透過盤商、代理商、雜誌、BBS、web forum給操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有internet,明致傳說中的空包彈,不知要多久才會爆出來。

在intetnet這項就資訊傳遞的功能上,可以視為是「印刷術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普及後,在雜誌與internet的推波助瀾下,DIY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有家主機板廠叫陞技,搞了個不用跳jumper的主機板出來,使得DIY的難度大減。全國各地的資訊得以流通整併,使得光華商圈的「工程師」們的知識與經驗不再值錢。「少收組裝費」和「不收組裝費」的談價技巧,也正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user詢完零件價後,再就總價砍一刀。台灣消費性3C產品的「純價格導向銷售模式」於焉展開。

話說回來,當年開始在光華一台光碟機只賺2~300塊,好像是我起的頭。因為當時老闆哀生意不好,我就決定很血腥地一條RAM或一台光碟機只賺2~300就賣。毛利下降40%,為店裡帶來的毛利總額上升為三倍。老闆收錢收得笑呵呵,但其實並沒有大賺。那個時候的我,知道毛利率下砍40~50%會對店裡帶來的好處,卻沒有想到這種行動,在internet出現後,會對產業帶來多大的影響。

讓光華的平均毛利率在interne時代第一次崩盤的,當然不是我,我沒那麼偉大。做到這件事的是老朱,京典國際朱X宏,一個老光華們提起來,都會恨得牙癢癢的狠角色。那張「京典報價單」,最初是由他和一個叫小溫開始弄的。那張單子,才是讓光華毛利率由10~30%一口氣掉到10%左右的元兇。家裡沒有網路?有網路但不會查價格?沒關係,京典報價單每日更新,全系列產品抓毛利10~20%之間。所有人逛光華的第一件事,不管是否已決定要去哪家熟的店買了,都會去拿一張,以免被熟識的店家當肥羊宰。京典的網站更新頻率還好,但在BBS與討論區中,大家總是很用力地把當天光華京典單的價格丟上去。

我最欣賞老朱的一點,是他敢率先拉一些光華的人不敢拉的中高價品項。大家都賣友昭的硬碟、祥昌的記憶體時,老朱先賣比較貴的聯強貨、捷元貨、創見貨。大家都在賣2000有找的Jazz16、opti929/930/931、ESS1868時,這個人跑去拉創見SB16PNP的工業包來當主力賣,還把音效卡的利潤回補到全套的組裝機中。大家都在灌盜版軟體時,他直接把含Win95 OEM版的價錢配到系統中去。報價單把光華的平均毛利率對半砍了一刀,他卻沒少賺到。因為他除了一些大代理商或大廠牌的熱貨外,還拉了一些少人進,規格特殊,毛利高的品牌或品項,給慕名而來的消費者選擇。也有一些很妙但我不認同的方式:當時S3推出了在mpeg1軟解上有增益效果的S3 Trio64V+(S3 765),但報價單上就是有其它店家不太會進的S3 Trio64V(S3 764)。型號只差一點點,放VCD或MPEG檔案效果卻是天差地遠。除非user問很細,不然店員也不會明講。店中使用S3 764的低價系統大賣,這是型號接近造成的偶然?還是在他的預算之中?我也不清楚。

暫不論他當年率先把光華毛利率對半砍一刀這件事,他會去挑一些消費者終究會選擇,但當年大家因為與二線品牌價差太大,而不太敢進的牌子,確實很屌。而店的名號闖出來後,拉一些牌子用自己店的名號來推,大獲其利,也很不簡單。光華商圈後來的平均毛利率,終於跌到了8%以下。不管他有沒有砍那一刀,這種狀況在internet的普及下,必然會發生,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在京典報價單出現後,也就是我說的「純價格導向銷售模式」開始後,仍有少數商家跟老朱一樣,會拉一些名聲較小但毛利較高的品項來賣。只是,當時在光華商圈又發生了另一件歷史事件,就是「洗錢」。internet、Windows 95、Windows 98,讓電腦變成家家戶戶至少一台的民生必需品。(其實,在早些年的新聞報導,光華商場有色情CD-ROM及VCD可買,就已經把電腦普及率向上拱一次了!XD)這麼多的現金流入商圈,自然會引起某些有心人的聯想:賺不到10%?那只要用本錢或本錢+50~100不就可以賣翻了嗎?某段時期的光華商場,據我耳聞,有部分店家根本不想要賺錢,只想要現金流動。於是乎,光華的毛利率,就此再起不能。

再講個另外的原因:老光華人都知道一件事:技嘉的主機板不知在貴三小!老是比它牌貴個5~800!啊華碩的主機板又不知是用什麼東西鍍過,他媽的還可以比技嘉貴1000!而隨著錢越來越難賺,這些一線品牌的主機板與二線三線產品之間的價差,也逐漸縮小。某年,華碩出了一招絕招:主機板三年免費保固,顯示卡兩年保費保固。(顯卡後來也變三年了)此招一出,眾小廠哀聲連連。到了現在,當年巔峰時期超過十家的主機板廠,現在只剩下一半不到了。不知是在華碩提升保固之前還之後,嗯,有家創見,出了一招叫記憶體終身保固。(好像是Buffalo先搞六年保固?不確定)以前主機板保一年,過一年壞了就是叫user再買。以前記憶體保一年,過一年壞了就是叫user再買。現在咧?媽的,主機板最短三年,記憶體只能賣1~2次!就已經夠難賺了,原廠們還出這招!(評:好好的人不當,幹嘛去光華商場幹電腦零售業啊!)

當二線三線廠出了什麼新奇的設計還是較優的保固條款時,嗯,大廠們,跟!當二線三線廠為了讓多點消費者接觸他們的好東西時,血崩價,大廠們,嗯,不跟,反正你撐不久。但當大廠們發現能跟上你的保固條款,但一時跟不上你的設計時呢?那就用價格玩死你。當大廠有知名度時,你想出來的什麼點子都會變成他們的「品牌價值之一」。生存之道,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創新。如果創新不了呢?就咱們台灣人的牌子而言,那就只剩價格血崩戰了。血崩不是長久之計,但白爛BU與白爛業務做出來的庫存量又在那裡,不清不行,不清根本沒錢做下一代產品。於是乎,就被一線品牌牽著走了。這就是我最前面說的:二線品牌永遠在打價格戰,永遠只有一線品牌具有「真正」的品牌價值。

不管你有什麼優點,一線廠照抄,或是說照抄後再「加強版」,等時間久一點,大家都不會記得這樣東西或策略一開始是你搞出來的了。對於這些企業怪獸,說真的,唯有不斷創新,讓對方抄不動或是來不及抄,才是正途。(可恨的是當對方抄不動或來不及抄時,還可以用價格玩死你……………….)但我感慨的,是太多人受限於現實壓力:不把貨清完,沒有足夠的資本可以持續創新。而在銷庫存的過程中,什麼東西都被大廠牌抄抄去,變成大廠牌的「品牌價值」!WTF!

離題一下,也不算完全離題啦。ASUS在台灣的零售市場會爬到這樣,個人覺得有三大主因:

1.「早期」主機板真的很屌。

2.皇家俱樂部的成立:這點100%是ASUS成功提升自己品牌價值的最佳範例之一,許多消費者都覺得送修方便。(應該有不少人知道,有好長一段時間,0800客服和皇家俱樂部是屬於不同的老闆管吧!XD 客服是客服,皇家歸業務!XD)

3.價格戰:出什麼光碟機啦、顯示卡啦、網路產品啦、螢幕啦或其它balabala的東西時,都只比它牌貴一點點,或是一樣價錢。打不贏時還有大絕招,就是比原本的一線廠價格更血!

廠牌是如此,零售業者卻不是這樣。每個開店的都知道:我東西不需要賣最便宜,只要不要太貴就好了。最重要的是銷售過程的誠實度,以及銷售後消費者遇到困難時,原廠或代理商卻不受理時的協助與服務態度。無奈的是,會在意價格的,還是佔了消費者的相對多數,而且還多了不少。而遇到某些需要店家的良心,來支撐或出面的特殊狀況時。當店家說服不了上游,只要店家沒有全盤接受原廠或代理商該當承受的所有損失時,消費者通常不會完全滿意。而且多的是店家氣到對消費者失去耐性的狀況:像是「你每次都來這裡問問題,結果跑去晃晃有人便宜個3~50塊,就回來跟我殺。如果我成本太高,降不下來,就跟別人買,我幹嘛要回答你問題?」或是「原廠判定人損,為什麼要叫店家負責賠償?」諸如此類。

二線廠三線廠有一堆說不完的苦,零售業者也有一堆說不完的苦。當然,連代理商或盤商也有一堆說不完的苦,但在此就不談代理商和盤商秘辛了。XD

我之所以研究一堆沒摸過的貨,研究到會有這堆感慨,是因為我看到大多人在搞「價格戰」。明明有些產品比市售大廠的東西還屌,但在這些產品還沒有「真正的大廠」的狀況下,東西比人好還去打「價格戰」。東西太好,價格卻太殺。於是乎,就看到一些人爭先恐後地去找原生產廠OEM甚至白牌,價格更血。價格太血,搞到連花錢買廣告、弄DM、拿折扣或贈品找異業辦活動的空間都沒有。一堆好東西,就這樣被玩死了。

沒種賣得比有知名度的牌子的爛東西貴?那是不會向他們的價格看齊嗎?一定要比人家低個2~30%甚至更多才有信心嗎?低這麼多,賣得再好,賺的也不見得會比賣貴一點或齊頭價來的多吧?一開始就砍一刀,只是讓後繼者跟上來砍價的空間更少而已。

舉個我覺得最不合理的例子:創見。

在市場上剛開始有flash memory card、card reader、external hdd、usb flash drive、external odd的時候,這堆幾乎沒有知識與經驗可言的東西,看得出來有不少東西,創見是找人ODM甚至OEM的。結果呢?不敢說銷路真的很好,但我看過多少人因為「創見」兩個字,認為這牌子的保固與售後服務有保障,就選擇了創見。台灣的一堆記憶體模組廠,大概就創見、威剛、宇瞻三家,具有相當的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度,這就是所謂的「品牌價值」。嚴格來說,創見的受認同度大過威剛非常多,而威剛也跟宇瞻也一段距離。這種關係,跟華碩、技嘉、微星還真他媽的像。事實上華碩已經甩掉後兩家,跑去跟Acer並列為雙A了。目前消費性3C產業在國人心中的品牌認同度,應該是2A1H居首,技嘉和微星還要再加油。

看到這些牌子做出來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產品,都有人要買單,我忍不住要說一句:他媽的那些在新興市場搞「價格戰」的人到底在幹什麼!台灣人會喊窮,台灣人會喊錢難賺,真他媽自找的。

 

自找的(我記憶中的光華商場-番外篇) 有1條回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